主動學習意指學生不僅只在課堂聽課,更重視動手做來探索、處理和應用所學資訊。此概念有兩大假設:其一,學習是自然發生的;其二,每個人的學習方式不同。主動學習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成效,因此課程設計上須兼具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,並能全面訓練學生的聽、說、讀、寫、反思等能力。
透過主動學習,學習就不只是聽課或知識傳遞,而是注重學生各種技能的發展,例如思考力(分析、整合、評鑑等能力)、讀寫或討論的技巧、發現自我價值等。
被動學習或在班級人數多的學生可能會排斥主動學習法,因此教師應慢慢引導學生。先和學生說明教學目標和主動學習的好處,預設可能遇到的成功或挫折 的情況,並讓學生在活動過後作心得回饋以改進教學內容。主動學習有時是隨機、自然發生的,而有時卻需要額外做準備。主動學習不限於教室(使用網路或課後獨 立研究等),也不限於年級、人數(學生數越多的班級越應使用主動學習法)。以下提供一些不分年級和人數且在教室可實施的主動學習活動:
被動學習或在班級人數多的學生可能會排斥主動學習法,因此教師應慢慢引導學生。先和學生說明教學目標和主動學習的好處,預設可能遇到的成功或挫折 的情況,並讓學生在活動過後作心得回饋以改進教學內容。主動學習有時是隨機、自然發生的,而有時卻需要額外做準備。主動學習不限於教室(使用網路或課後獨 立研究等),也不限於年級、人數(學生數越多的班級越應使用主動學習法)。以下提供一些不分年級和人數且在教室可實施的主動學習活動:
【獨思-配對-分享 Think-Pair-Share】
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解決辦法,可先提供參考答案,讓每位學生自己想二到五分鐘(獨思),再讓他們和鄰座同學討論三到五分鐘(配對),最後選幾組學生向全班分享想法(分享)。我在12人到340人學生數不等的班級都成功試過此法。
【合作學習小組 Collaborative learning groups】
不論正式或非正式、年級、時間長短的分組概念皆相同。一組三到六位學生,選一位組長或紀錄一起討論問題,並提出最終的答案、報告或計畫來解決問題。通常分組前會讓學生完成事前作業,像是相關的閱讀或作業等。中小型的班級較適用此法,但我也曾在一班340人的班級試過。
【學生引導的課程複習 Student-led review sessions】
不
同於傳統上老師主導的複習方式,此法主要由學生來帶領複習。在複習前半段,我們會花很多時間來進行小組討論,每位學生都至少提供一個與教材相關或想提出來
討論的問題,並負責回答一個其他同學的問題。過程中,學生能練習討論、描述、應用難度較高的教材或想法,或是設想考試題目。在複習後半段的時候,全班共同
參與,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的同學能獲得小禮物,我僅在遇到疑難時出面解決。此法我也在340人一班的班級嘗試過,實施前應和學生溝通,讓他們明白這種複習方式是由學生來主導而非老師。
【遊戲 Games】
遊戲,如闖關遊戲或填字遊戲等皆適用於上課教材、複習、作業或考試,小至個人大至班級都合用。目前還有電腦程式輔助遊戲設計,例如製作填字遊戲的程式。
【影片分析 Analysis or reactions to videos】
影片可當教材使用,但長度不可過長(5-20分鐘為宜),並注意內容適切性。讓學生事先準備或討論影片相關的問題或概念,能更專心欣賞影片。放映後,讓學生單獨或兩人一組,回答事先準備的相關問題,寫出評論、感想或提出理論等。
【學生辯論 Student debates】
不論正式或非正式、年級、時間長短,辯論能訓練學生提出論點並收集資料來支持論點等邏輯批判能力,同時訓練口才。有些老師會請學生針對某議題說出自己的想法,讓持相反意見的學生進行辯論。
【學生出題 Student generated exam questions】
此法適用於複習或真正的考試,幫助學生主動閱讀、複習教材,為考試做準備,並讓學生體驗出一份信度和效度兼具的考卷之困難。
【小型研究計劃;班級研究論文集 Mini-research proposals or projects; a class research symposium】
讓學生針對一項主題進行研究,有時可在課堂上空出時間讓學生能蒐集資料(觀察或作短期調查),有時可當作課外作業,無論何種方式,最後讓學生展示研究成果時,應比照正式專業的場合,可邀請其他老師或學生來參與發表。
【個案研究 Analyze case studies】
提供學生個案資料(像我會提供性騷擾案例),請他們討論、分析,應用課堂所學的概念、資料和理論,依個人、小組或比照獨思-配對-分享(think-pair-share)的流程來討論皆可,亦可結合寫作練習來進行。
【寫日記 Keeping journals or logs】
讓學生定期寫日記(利用紙筆或電腦、課堂上或課堂外皆可),針對事件寫出簡短、具批判性的感想或分析,例如在性別議題的課程中,我要求學生紀錄他們所觀察到
性別不平等的實例(性別歧視、性別偏見、性騷擾等),並用課堂所學的名詞或理論來討論。若要求學生紀錄、分析個人發生的事件,要特別注意隱私問題。
【寫班報 Write and produce a newsletter】
讓同學分組合寫一份和課程有關的報導,文章內容可選相關研究或最近發生的新聞等,並與其他老師、同學分享。
【概念圖 Concept mapping】
請學生利用與概念相關的模型、想法和關係製作圖像,可畫圈來表示某概念,再畫線並在線上寫出關鍵詞來表達概念之間的關聯。製作概念圖不限於個人或小組、一次或多次,每當學習新資訊時,都可以畫概念圖來與他人分享、討論或評論。
轉載自 國立清華大學 桃竹苗區域教學資源中心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